07

2023

-

10

【深圳卫视】中渔科技:打造共生发展之“链”

所属分类:


【新闻概要】近期,深圳卫视特别推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特别策划《丝路奔腾》。第三集节目《造链》,讲述了四个在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探索当地、扎根当地、服务当地的故事。

10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共同收益最多的国际公共产品。10年来,深圳企业踊跃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带着深圳的产品、技术和经验漂洋过海,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时代,成为全球技术领跑者。

 

近期,深圳卫视特别推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特别策划《丝路奔腾》。第三集节目《造链》,讲述了四个在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探索当地、扎根当地、服务当地的故事。

 

其中,中渔科技作为现代渔业的企业代表,立足老挝,基于老挝得天独厚的气候与水源优势,依托基因科技、组学研究的引领性科技优势、现代渔业创新技术成熟应用模式以及产业化投资的前瞻布局,以科技引领与市场驱动为核心,以产业园区建设与开发为依托,致力建设以巴沙鱼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饲料动保、加工生产和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进老挝,走进中渔科技。

 

 

老挝,地广人稀,气候湿润,虽没有海洋水产,但江河、水库、池塘和农田均可发展淡水产业,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养殖渔业。

 

但老挝传统的渔业养殖多为农户土塘散养或下河捕捞,现在,中国公司的到来,有望改变当地沿袭千年的传统生产方式。

 

鱼类,是人类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如今,全世界每5条鱼中,有3条以上由中国人养殖。而在现代化渔业养殖中,鱼种就相当于现代工业的“芯片”,决定着渔业的质量和产量。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基因育种技术被带出国门。如今,一条以巴沙鱼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饲料动保、加工生产和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正在深圳创业者手中徐徐成型。

 

中国企业家向俊杰在老挝巴色投资建设的养殖渔场

 

2022年,在地产界经商多年的向俊杰在深圳成立新公司,关注巴沙鱼养殖。老挝第三大城市巴色,地势低,湄公河与当地多条水系在此交汇,渔业养殖条件优越。

 

向俊杰在这里分批投资建设的2000公顷养殖基地,面积接近100个鸟巢国家体育场。他坦言,其实老挝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养殖体系,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技术,促进产业提升。

向俊杰鱼塘内养殖的巴沙鱼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将在老挝养殖出来的优秀成鱼安全健康高品质地出口至中国和其他国家,向俊杰与团队在当地开始筹建集精准营养研究、水产品加工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型现代工厂。

 

 

他表示,我们要为巴沙鱼投向市场做好充足准备,水产加工工厂是建设巴沙鱼完整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他希望能够把老挝的巴沙鱼作为一个代表老挝国别的产品,输送到中国,卖到欧洲、美国这些地方。

 

中老铁路开通

 

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成为国际物流的“黄金通道”,中企施展技术所长,老挝发挥资源优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经济增长带来黄金机遇。

 

老挝农林部计划与合作司司长塔沙卡说,中国是老挝最重要的农业交易伙伴之一,希望依托中老铁路与出口市场,吸引中国在工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领域的投资,逐步壮大老挝贸易。

 

育种、杂交后的巴沙鱼已经可以一年捕捞两季,向俊杰和朱志飞正筹划将巴沙鱼纳入《老挝输华食品目录》,如果成功,这将是《目录》中的首个出口鱼类品种。

向俊杰、朱志飞骄傲地举起巴沙鱼

 

一条巴沙鱼,在深圳创业者的培育下,从老挝出口,它将沿着这条产业共生的发展链条,完成一次梦想的洄游。

它的起点是开拓,它的终点是收获。

本文节选自公众号《直新闻》

作者丨陈宇航、朱延瑞

图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