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5

-

04

南方日报、南方+:深企首船老挝巴沙鱼入华,中老渔业合作结鲜食硕果

所属分类:


【新闻概要】日前,由深圳中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老挝养殖、生产、加工的第一船高品质巴沙鱼抵达深圳蛇口港,并于3月31日经海关检验合格后顺利通关。这是中老双方首次实现水产品贸易顺利通关。据悉,首船老挝巴沙鱼已被订购,将通过分销市场进入消费者的餐桌。

      日前,由深圳中渔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老挝养殖、生产、加工的第一船高品质巴沙鱼抵达深圳蛇口港,并于3月31日经海关检验合格后顺利通关。这是中老双方首次实现水产品贸易顺利通关。据悉,首船老挝巴沙鱼已被订购,将通过分销市场进入消费者的餐桌。

      这船渔货源自中渔海洋科技在老挝建设的水产加工厂——湄公鲜生。该厂位于老挝第三大城市巴色,是老挝首个国家级渔业产业园,专门从事巴沙鱼养殖生产。由于老挝是内陆国家,本批渔货先由集装箱卡车从工厂运输至泰国林查班港口上船,后乘搭中国外运-天津号集装箱货船抵深。

      据介绍,湄公河与多条水系巴色交汇,加上温润的亚热带气候与丰富的淡水资源,为巴沙鱼的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园区规划总面积2863公顷,构建涵盖种鱼培育、鱼苗繁育、生态养殖、饲料生产、水产加工、科技研发、商品流通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这是中老合作典范!”老挝巴沙鱼产业园投运期间,老挝总理曾两度到该园区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三年来,老挝巴沙鱼全产业链从零起步喜获丰收,得到了中老政府的鼎力支持。

      2024年,园区一期项目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预计可实现年产巴沙鱼商品鱼超2万吨,加工巴沙鱼成品达1.2万吨,年产值约3.3亿元人民币。未来,待园区项目整体建成运营后,预计可年加工巴沙鱼超50万吨,成为保障深圳水产“菜篮子”的重要基地,丰富市民“舌尖上的美味”。

      2022年,在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海洋渔业局)的支持下,中渔海洋科技带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的基因科技成果、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开启在老挝南部投资建设国家级巴沙鱼现代渔业产业园的新篇章。老挝农林部作为渔业主管部门,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协调关键资源,为渔业产业园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保障。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海洋渔业局)等部门从项目审批、资金扶持、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贸易对接等方面为企业境外投资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现了高效执行力。

      2024年12月,在中国海关总署、老挝农林部、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等多部门协同推动下,中老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老挝《输华养殖水产品的检验和卫生要求议定书》,正式打开中老水产贸易通路。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进口老挝养殖水产品检验和卫生要求的公告》,使巴沙鱼成为《老挝输华食品目录》中的首个出口鱼类品种。

      深圳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企老挝巴沙鱼产业园的丰收、回运,以及中老水产贸易首次顺利通关,是深圳为推动对外开放和国际渔业合作打造的成功范例,为全球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贸易流通提供了新路径。深圳将不断拓展渔业战略空间,探索“飞海”“飞地”合作的成熟模式,以更多优质合作项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高水平开放行稳致远,为沿线各国共享蓝色福祉创造新成果。

撰文:李嘉耀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图片名称